从“小张”到“老张”一起见证他不变的初心

张庆丰,男,40岁,中共党员,2006年9月入警。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一直在新昌县公安局澄潭派出所工作。从民警到副所长,他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始终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真情和爱心,切实履行好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的责任。
1
勇挑工作重担
努力开创新局面
参加工作后,张庆丰就担任梅渚片社区民警。梅渚片建设项目多,流动人口多,纠纷矛盾多,针对片区治安“三多”现状,他白天走访,晚上巡逻,很快摸清了辖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是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他采取错时工作制,在晚上容易碰面的时段,开展地毯式摸排检查,用“嘘寒问暖”代替执法检查,用聊天形式与务工人员沟通交流。
与此同时他还发动社区和企业安装视频500余只,建立巡逻队7支,组建平安类社会组织1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开展法制讲堂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提高群众法制意识。辖区治安形势得到极大改善,案事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2
扎根基层社区
做群众的贴心人
14年来,张庆丰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作为社区民警,工作并不是惊险刺激的侦查破案、审讯抓人,更多的时候是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为群众调解纠纷排忧解难。
参加工作至今,妥善处置群众求助数百起,调处矛盾纠纷上千起,收到表扬锦旗多不胜数,更是总结出“五心”工作法:即用心倾听诉求、耐心引导情绪、诚心提供帮助、真心化解纠纷、细心跟踪回访,调处的矛盾纠纷无一起投诉无一起信访。
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在责任区内的26个行政村和200余家企业,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只要走进社区,老百姓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那亲切的从一开始的“小张”到现在的“老张”。

有事找小张、有事拨打“小张热线”已成了辖区居民的口头禅。
2019年4月,张庆丰到辖区梅渚镇宋家村走访,碰到了村民施阿姨。施阿姨说她1963年10月3日出生,但她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1973年10月3日,比实际年龄小了10岁。“到了我这个年纪,别人都领农村养老金了,我还要去快餐店洗碗,自己缴纳养老金。”施阿姨边说边红了眼眶。
了解到施阿姨的难处后,张庆丰立即联系了新昌县公安局行政审批科,向他们了解了申报更正出生日期所需要的手续。因施阿姨无法提供相关材料,张庆丰多次赶赴嵊州三江街道桥里村和新昌梅渚镇杨梅坪自然村上门调查、走访,为施阿姨找证人、打证明。
5月20日,施阿姨没有多打一个证明,没跑冤枉路,如愿以偿地拿到新的临时身份证,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难题。那一刻,施阿姨感慨万千,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于是她特意去制作了一面写有“忠于职守 服务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张庆丰手上。
3
践行枫桥警务
做服务园区的排头兵
三花警务站是新昌县第一个警务站,警务站所辖区域不仅是澄潭派出所辖区的中心地带,也是高新园区梅澄区块建设的核心区域。作为三花警务站负责人,张庆丰组织警务站辅警开展辖区网格化巡逻,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流动人口检查登记,安全防范宣传推广。
在他扎实有效的工作下,园区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入园企业更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实现了警企协作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

同时,张庆丰走访辖区企业业主、镇村干部,听取意见建议,科学安排,按类别建立微信群,打造微警务平台。一些无需本人到场的流动人口办证注销、户籍违章处理咨询、用工政审等简单业务,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办理,大大方便了企业,服务了群众。
作为项目警官制第一批项目警官,张庆丰访企业、走工地、摸隐患、化纠纷,把项目警官制工作做到了企业的家门口,妥善处置了一批影响项目落地发展的案事件,护航了多个项目落地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园区治安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四年社区民警
没有丰功伟绩
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
从初出茅庐的“小张”
到辖区群众口中的“老张”
张庆丰会一直坚守下去
